DSE作文:在日常生活之中,有各種各樣的鏡子。試就個人的想像或思考,以「鏡子」為題,寫作文章一篇。

F6陳可人(聖瑪利中學)

倘若你走在街上細細觀察,鏡子應該是無處不在。商舖裏,轉角處,玻璃櫥窗上,甚至是用於以遮陽的墨鏡,但凡能映照出人影,無不被用作鏡子。最好的鏡子應是可清楚映影出樣貌,讓人一目了然的。

古以銅鏡正衣冠,閨閣女孩對貼花黃,整理儀容。人們在外出時,總是對着鏡子梳妝打扮,務求整潔乾淨。因此,能映出人模樣的鏡子成了外出的必需品;即使走在街上,人們也總是情不自禁地在街上對着鏡子整理自身,提提領、梳梳頭,已成為日常習慣。

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更替。」銅鏡常見,以過往為鏡,卻似乎未嘗見過?確實,我們無法在任何一個店舖內購買任何一面標着「過往鏡」的鏡子,也無法猶如童話故事般,有一面穿越時空、回到過去的鏡子。但雖無緣見到此鏡的實體,但它應該矗立在所有人的心中,人們在做所有的決定之前都其實受其深深的影響。在面對人生分岔路時,我們都是習慣性地參考以往的經驗,不求引領後人,但求無功無過;雖無大成就,但可以平平穩穩,借助前人的經驗,安全渡過所有困難和凶險。即使是遇見從未見過的困難,也是靠相似的經驗,用類似的方式解決它。映照過往的鏡子,在每個人的心中挺立着,幫助我們作出抉擇。

以人為鏡,則可以明得失。這第三面鏡子得到的人實在不多,多數人只喜歡放大自己的性格和能力,導致不少的「自大狂」和「自卑人」的出現。但只要知進退,懂謙卑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優劣點,懂得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,摒棄自己身上的缺點。心中要常懷不恥於問他人學習的心,才能有機緣得到第三面鏡子。這面鏡子可以要映照出人們的性格,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性情。這面鏡子,雖不多見,但若有心者,不難得到。

「以銅、以史、以人」作為鏡子,是太祖皇帝在遺失自己一面「鏡子」後所說的,他指出人一生有這三面鏡子,遇到所有問題或困難時都是靠的這三面鏡子。其實不盡然。於我而言,太祖皇帝提出的三面鏡子,其實對應的都是我們自己的身和性。擁有這三面鏡子,可使我們自身儀容整潔、懂得做決定、摒除自身惡習和惡性。但還應有一面以自然為的鏡子!

以自然為鏡,可使人心靈通達,達致「天人合一」的境界。若說「銅、史、人」三面鏡子收的是身和性。那麼以自然為鏡,就應該是「修心」。我們時常環繞在身邊的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、「靈台合一」等實際上就是修心。當以自然為鏡時,就是和大自然建立起聯繫,在山澗中聽淙淙流水聲,在登上山頂俯瞰大地時,在看潮漲潮退,雲卷雲舒,花開花謝時感受到自己只是在天地間的滄海一粟,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煩惱和傲事都不過是一件極少的事情;在時間巨輪前,在浩瀚宇宙中,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所有的財富及榮耀都在生老病死前一轟而散。我們不過是自然的過客,是時間旅行者。每個人都被賦予了一段時間,當倒計時結束時,屬於我們的一切將會消散,與這宇宙再無關聯。皓月當前,我們不過是螢火,所有的煩惱都無需耿耿於懷,因為一旦火光熄滅,它將化為一縷煙消雲散於天際。於是,當人們忘卻煩惱,忘卻憂愁時,便自然得到心靈通透之境,心如明鏡。但能尋得此鏡的人實在是少數,古往今來數千年,也不過寥寥可數之數。若有心尋此鏡之人往往不如人意,無意得此鏡之人又會無心插柳柳成蔭。

執着於尋鏡者,最終也不過是作繭自縛,困於一方天地。這世上千千萬萬之鏡於他,也最終會淪為銅鐵罷了。

(1300字)